强化“正能胜邪,邪不压正”的社会风气,切实鼓励人们依法行使正当防卫权,让正义“不委曲也可以求全”,让社会风气更加向上向善。 5月25日,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到,指导地方检察机关查明涞源反杀案、邢台董民刚案、杭州盛春平案、丽江唐雪案等影响性防卫案件事实,依法认定正当防卫,引领、重塑正当防卫理念。记者了解到,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办理涉正当防卫不起诉案件同比增长110%(5月26日新华网)。 近两年来,涉见义勇为、正当防卫案件不断涌现,尤其是昆山反杀案,涞源反杀案更是引起公众的密切关注和舆论的高度聚焦。而全国检察机关办理涉正当防卫不起诉案件同比增长110%的成绩则折射出司法机关高度包容、坚决支持正当防卫的态度,有助于更多人有底气地制止、反击不法侵害。 根据刑法规定,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者采取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一定限度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属于无限正当防卫。 之所以豁免正当防卫者的法律责任,主要在于,无论处于任何时代,面对不法侵害时,被侵害人都有自卫救济的权利,其他人都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道德义务和权利。这是确保社会秩序正常运转,维护社会个体安全感的应有之义。如果对正当防卫者苛刻以待,吹毛求疵,无疑将极大地增加社会运行成本,并可能导致陷入丛林法则。 正当防卫面对的本来就是突发事件,不法者的侵害具有突发性、紧急性,行为具有难以控制性、后果具有不可预测性。这需要见义勇为者迅速果断出击方可抓住稍瞬即逝的机会有效制止不法侵害。作为普通人,在紧急情况前来不及思考就冲上去制止违法犯罪的精神本来已经可贵。正是如此才可能及时制止不法侵害,防止损失扩大。 但也正是如此,短时间甚至没有时间思考,才会不可避免地给不法者造成损害。试想,谁也不是武林高手,可以招招制敌而不伤其身。如果要求普通人面对不法行为时先仔细思考如何有效制止又不造成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待考虑周全时,恐怕已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加害者也早逃之夭夭。这显然不符合公众的朴素认知和生活常识,会让正直的人畏首畏尾,毫无底气,面对不法行为时理性地选择沉默不语。最终导致形成人人自危的无序局面。 而各地检察机关不起诉涉正当防卫案件同比增长110%的成绩,无疑释放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信号,苛刻要求正当防卫行为将成为过去,包容善待正当防卫将成为司法机关的办案原则和社会潮流。这将让更多人敢于路见不平出手相助而不必担心摊上麻烦。也让不法侵害者认识到“反咬一口”已经没有市场。进而强化“正能胜邪,邪不压正”的社会风气,切实鼓励人们依法行使正当防卫权,让正义“不委曲也可以求全”,让社会风气更加向上向善。 |